請選擇語言

亞洲/太平洋地區
  • Australia
    English
  • Bangladesh
    English
  • Cambodia
    English
  • China
    中文 (简体)
  • HongKong
    中文 (繁體)
  • India
    English
  • Indonesia
    English
  • Japan
    日本語
  • Korea
    한국어
  • Malaysia
    English
  • Mongolia
    English
  • Myanmar
    မြန်မာ
  • Nepal
    English
  • New Zealand
    English
  • Pakistan
    English
  • Philippines
    English
  • Singapore
    English
  • SriLanka
    English
  • Taiwan
    中文 (繁體)
  • Thailand
    English
  • Vietnam
    Tiếng Việt
歐洲地區
  • Austria
    Deutsch
  • Belarus
    Pусский
  • Belgium
    Dutch
  • Bosnia
    English
  • Bulgaria
    English
  • Croatia
    English
  • Cyprus
    English
  • Czech Republic
    English
  • Denmark
    English
  • Estonia
    English
  • Finland
    English
  • France
    Français
  • Germany
    Deutsch
  • Greece
    English
  • Hungary
    English
  • Iceland
    English
  • Ireland
    English
  • Italy
    Italiano
  • Kazakhstan
    Pусский
  • Kosovo
    English
  • Latvia
    English
  • Lithuania
    English
  • Macedonia
    English
  • Malta
    English
  • Netherlands
    Dutch
  • Norway
    English
  • Poland
    Polski
  • Portugal
    English
  • Romania
    English
  • Serbia
    English
  • Slovakia
    English
  • Slovenia
    English
  • Spain
    Español
  • Sweden
    English
  • Switzerland
    Deutsch
  • Turkey
    Türkçe
  • Ukraine
    English
  • United Kingdom
    English
北美洲地區
  • Canada
    English
  • United States
    English
拉丁美洲地區
  • Argentina
    Español
  • Bolivia
    Español
  • Brasil
    English
  • Chile
    Español
  • Colombia
    Español
  • Costa Rica
    Español
  • Dominican Republic
    Español
  • Ecuador
    Español
  • El Salvador
    Español
  • Guatemala
    Español
  • Honduras
    Español
  • México
    Español
  • Panama
    Español
  • Paraguay
    Español
  • Peru
    Español
  • Uruguay
    Español
  • Venezuela
    Español
中東/非洲地區
  • Algeria
    English
  • Egypt
    English
  • Israel
    English
  • Kenya
    English
  • Lebanon
    English
  • Libya
    English
  • Mauritius
    English
  • Morocco
    Français
  • Saudi Arabia
    English
  • South Africa
    English
  • Tunisia
    English
  • UAE
    English
  • Yemen
    English
其他
  • Others
    English

QC & PD 快充兩者差異?如何選擇?

快充定義

「快速充電」係指以增強電壓或提升電流的模式,達到更快的充電速度;簡單來說,則是指的是在容許負載的安全範圍之內,以高功率的充電器提升充電速度,以達到節省時間的目標。而如今手機種類眾多,充電方式各異,有線、無線充電可以稱作「快充」的標準亦各不相同,不過以目前智慧型裝置而言,普遍需 18W 以上才算得上具備快充的充電器或行動電源。而正確選用快充產品之後,充電時欲達到快充,必須具備三大條件:

1. 手機本身必須支援快充。
2. 充電線(傳輸線)必須為快充線,這部分可以確認線材的最大電流標示,以 USB-C 線而言,支援 3A 或 5A 才算是快充線。
3. 充電器或行動電源必須支援快充,快充協議將其主要分為QC(Quick Charge) 及 PD(Power Delivery) 兩大技術,下文將有完整敘述。

簡單來說,手機、充電器、充電線之間必須是相應規格,才會達到最大的快充效果;因此選購時務必留意快充規格是否與自己的裝置相互配合。

QC & PD 快充差異 

購買行動電源時常會看到 QC、PD 快充的標示,這兩個標示可以簡單理解成 QC 大多支援 Android 手機,而 PD 則是 iPhone 快充標準,除了部分 iphone 使用 Lightning 埠之外,所有支援 PD 快充的裝置一定透過 USB-C 埠進行充電。由於行動電源目前多用於為手機補充電力,因此挑選時依據自己所使用手機的款式,進行快充技術的篩選,是相當必要的。

目前市面上快充技術主要分為 Qualcomm 所研發的 QC(Quick Charge) 快充,以及 USB 官方的 PD(Power Delivery) 快充;QC 目前已發展到 QC5 的版本,而 QC4.0+ 的版本不僅可以向下相容,亦能支援 USB PD 標準。PD 最新則為 PD 3.1,由於其 240W 的輸出功率,可支援平板、筆電等,相較以往可支援電子設備更多,加上採用目前主流規格——USB-C 埠,使其未來的運用範疇更廣。

我該挑哪一種?

看到這裡,也許會產生一個疑問,在 QC 及 PD 快充行動電源中,該如何選擇呢?未來越來越多裝置使用 USB-C 已成明顯趨勢,若購買時看到同時擁有 QC 及 PD 快充的行動電源,那勢必是首選;但若本身是使用 iPhone 且擁有平板電腦等其他設備,則會推薦選擇 PD 快充,除了通常提供更快的充電速度與安全性之外,因使用 USB-C 可支援的設備種類更多,意味著具備高度兼容性,包含相機、筆電等 3C 產品均可支援。

而以規格來看,QC 與 PD 快充技術所支援之最大充電功率、兼容性皆有所差異,相較於 QC 最高支援 100W,PD 最高可支援到 240W,如上文所言,這對於高功率需求的設備相當有幫助;以兼容性來看,Qualcomm 所提供的 QC 快充主要支援自己生產的設備,儘管目前智慧型手機約莫三成都是使用其晶片,但相對於 PD 的高度兼容性仍是望塵莫及。